保健醫學

衛教文章

肌少症是什麼?

衛教專區-2.保健醫學-肌少症.png
肌少症(肌少症英文:Sarcopenia )是指伴隨老化所引起 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。
在因肌肉流失引起身體機能驟失之前,大多數人對肌少症 不太有感,事實上當骨骼肌變少,會使基礎代謝率變慢, 造成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更容易堆積,提高罹患心血管疾 病的風險,同時肌肉也與身體新陳代謝有關,如蛋白質的 儲存、調整血糖代謝,因此罹患肌少症也會更容易引發糖 尿病、代謝症候群,造成失能、死亡率上升。 雖然所有人都會自然老化而造成肌肉量減少,但流失速度 和程度因人而異,所以如何避開造成肌少症的原因,盡量 延緩肌肉流失,就成為十分重要的關鍵。
肌少症有什麼影響?
一般而言,肌肉組織在 30 歲以後,每 1年減少1-2%,60歲以後,減少的速度會增快。 肌少症可能造成疾病發生率升高、生活品質降低,也是後續不良健康事件(如失能、跌倒、住院、死亡) 的危險因子。國家衛生研究院曾預估國內65歲以上老人約有7.3%罹患肌
肌少症症狀有哪些?
5
大徵兆要留意
初步了解肌少症後,該如何得知自己是否有肌少症呢?肌少症徵兆主要是肌肉質量、肌肉強度和行動能力下降,40歲起應留意以下5個肌少症症狀:
  • 走路遲緩:室內平地行走困難,8秒內無法走完6公尺
  • 握力下降:提重物困難,拿不動5公斤沙拉油罐,或擰不乾毛巾
  • 行動吃力:難以從座椅起身,需要借助扶手,或爬10階樓梯,可能爬23下就需中途休息
  • 反覆跌倒:跌倒機率和頻率增加,過去1年來曾跌倒2次以上
  • 體重減輕:未刻意減重,但6個月內體重減輕5%,例如原本體重60公斤,半年內突然減少3公斤,就應小心

諾羅病毒是什麼?有哪些症狀?

衛教封面圖 (3).png
諾羅病毒是秋冬季節常見的腸胃道病毒之一,容易引起腹瀉、嘔吐、發燒等症狀,尤其在人口密集的環境,如學校、餐廳等地,最容易發生群聚感染。由於諾羅病毒的傳染力極強,即使是極少量的病毒顆粒,也可能導致感染。
 
諾羅病毒是什麼?有哪些症狀?
諾羅病毒(Norovirus)是一種單鏈RNA病毒,主要攻擊腸胃道,過去曾被稱為類諾瓦克病毒(Norwalk-like virus, NLVs)。典型症狀包括:
1.腹瀉(水狀便)
2.噁心、嘔吐
3.腹痛、脹氣
4.發燒
5.頭痛、全身無力
雖然感染諾羅病毒通常不會導致長期後遺症,但因頻繁的嘔吐與腹瀉,可能造成脫水,嚴重時甚至有生命危險。對於嬰幼兒、年長者、免疫功能較弱或患有慢性疾病者,必須特別注意補充水分與電解質,並留意脫水的徵兆。
 
諾羅病毒的傳播途徑
諾羅病毒的傳染性極高,據食藥署資料指出,只需1~10個病毒顆粒即可讓人染病。病毒主要透過糞便與嘔吐物傳播,即便康復後的2週內,患者的糞便仍可能帶有病毒,具備傳染風險。感染的方式包括:
 
食用遭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
接觸患者的嘔吐物、排泄物後未洗手
吸入含病毒的飛沫
哪些食物較容易受諾羅病毒污染?
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(CDC)與食藥署的資料,約57%的諾羅病毒感染是經由食物傳播,16%來自人際接觸,3%則與受污染的水有關。容易受到病毒污染的食物類型包括:
 
即食食品(如三明治、沙拉)
冰品與水果
生食海鮮(如生蠔、文蛤等)
此外,飯店、學校、長照機構等人潮聚集的地方,往往是爆發疫情的高風險區域。
 
諾羅病毒的潛伏期與恢復時間
感染諾羅病毒後,通常在12至48小時內開始出現症狀。至於病程長短,會因個人體質與病毒種類不同,大多數人會在1至10天內康復。然而,諾羅病毒並不會讓人體產生長期免疫力,這表示即使曾經感染,未來仍可能再次染病,就像一般感冒一樣。
 
因此,預防諾羅病毒的關鍵,在於良好的衛生習慣,包括勤洗手、避免生食海鮮、妥善處理嘔吐物與排泄物,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。
佳葳醫事檢驗所精準健康管理電視牆 (1).png
中心地址:台中市北屯區中清路二段10號
諮詢服務:04-2295-5729
傳真服務:04-22951727
電子信箱:jiawei.phm@gmail.com
TOP